国务院国资委近日发布2011年度央企对外捐赠情况,总共有108家央企去年发生对外捐赠支出,累计捐赠总额为37.7亿元。其中,公益性捐赠20.09亿元;救济性捐赠12.48亿元;其他捐赠5.13亿元。
然而,网友对37.7亿元的捐赠似乎不太买账,有不少网民指出,“央企是在用全民的钱挣自己的面子”。网友的指责并非没有道理,中国石化捐助世锦赛3357多万元;南方电网捐助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4073万元……一些央企热衷于做善事,但捐赠的去向并非完全慈善。虽然每逢大灾大难,一些央企总是充当捐赠的主力军。但是,仔细查看一些央企捐赠资金的流向不难发现,央企捐款过程中大量存在捐赠方针不清晰,捐赠形式单一,捐赠领域狭窄,决策过程不透明,随意性强等弊端。
人们不禁要问:“央企捐赠的依据究竟是什么?”
“国企捐款的性质界定以及实际管理能力饱受质疑,大部分由央企捐赠设立的非公募基金会,普遍存在没有专职人员的问题。公家的钱没有专职人员管,很容易把慈善变成拉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室主任杨团对央企捐赠提出质疑。
实际上,由于制度不完善,一些央企捐赠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并不罕见。相关专家表示,从理论上讲,央企没有任何权力处置属于全民所有的经营成果。既然央企的捐赠行为不好规范,倒不如多上缴红利,除央企对突发性灾害的捐赠外,一般性用于满足全民整体利益的支出也可在上缴的红利中扣除。
(人民网6.20 李晓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