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06月14日 星期四

    伦敦的多样性

    《 文摘报 》( 2012年06月14日   07 版)

        伦敦有份得意,普天之下只有这座城市拥有三届夏奥会的荣耀。1908年和1948年都是受世界之托,维苏威火山的喷发,让意大利人拱手将奥运转给了伦敦,仅仅留出了两年的筹办期。1944年,二战局势还未最后明朗,国际奥委会选定欧洲最安稳的一座城市。

        伦敦人怀念这两届意义特殊的奥运会,两段只有黑白影像记录的历史至今完好珍藏,越是接近今夏,越是不断返回1948年,汲取当年齐聚人心的那份温暖。

        百多年前,伦敦第一次办奥运会,办赛费用为15000英镑,相当于今朝的85万英镑。票房收入21377英镑,盈利为6377英镑。1948年,英国濒临国家破产,没有一分钱公共开支可被允许用在奥运会承办费,依据预算最高不能超过74.3万英镑。结果,实际支出73.2268万英镑,无人敢挥霍一分钱,预算是最高原则。

        时至2012年,奥运会也在检验着英国公共政策是否康健。单就预算为例,奥运在公众眼中绝非特例,一切必须置于公共监督之下。筹办七年之间,通胀因素让预算不断修正,但每笔必报。既然是公共开支,公众有资格自由查询预算的使用情况,政府也督促奥运组委会严格审核与国际奥委会之间的承办合同,不做任何多余动作。

        一座城市与一届奥运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该是很神奇的。伦敦会如何呢?激情中也许会掺杂一丝矜持,慢热的英国人能给我们些什么,也许是一份从容,他们知晓自己与奥林匹克何种距离最为恰当。

        (《经济观察报》6.11 张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