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清晨,老林(化名)的车驶入市郊小路,进入一条狭长的跑道,旁边是一间5米高的仓库。
老林拉开两道门,他的飞机张着翅膀守候在里面,“我来看看你。”老林跟飞机说话,每个星期他都会来这里,擦擦灰、修理修理零件、补油。
眼前的这架飞机是海燕650B型,是一款国产轻小型飞机,上个世纪90年代的价格在25万元左右。
儿时的飞翔梦让他始终渴望着有一天能自己驾驶飞机。3年前,他在理论考试中答了86分,随后来到大同航空运动学校,接受40个小时的上机操作飞行训练,一个小时近3000元的费用,再加上吃住等消费,仅实际培训就需要15万元。
去年6月份,他成为沈阳第一个考取私人驾照的航空运动爱好者。
老林把飞机推出仓库,测风向:西南风,风很直。“如果能飞多好。”老林叹气,因为私人飞机如果想上天,必须四证齐全:适航证、电台执照、国籍登记证、飞机驾驶员执照,缺一不可。
中国民用航空东北地区管理局飞行标准处刘强告诉记者,该局管辖的东三省范围内,目前拿到私用驾驶员执照共有31位,其中不乏女性。
拿到驾照、拥有飞机、起降点等配套设置配备完毕,唯一需要的就是相对自由的天空。
空军司令部航空管制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社会所关注的“低空开放”不等于“低空放开”。“低空开放”,是指国家正在进行的“低空空域管理改革”。
即便是这样,老林这样资深的航空爱好者也急切盼望着某一天,能自由飞翔。
(《辽沈晚报》6.3 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