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高考”即古代的科举考试,也曾发生过不少奇闻逸事。
预考未通过叫“落海”
古代科举考试的规矩很多,完整程序有乡试、会试、廷试,即地方、中央、皇帝三级考试。大家熟知的,是考试地点设在各省的乡试。
就明清而言,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参加乡试的,首选得通过小试,即俗称的童子试,成为秀才后才有可能。秀才还要通过岁试、科试,才有资格参加乡试,科试在乡试之前举行,可以看成是乡试的预考。通过科试的秀才被允许参加古代的“高考”乡试。如果科试没有通过,则叫“落海”,落海者尚有一次补考的机会,称为“考遗才”。
最年长的考生为103岁
读过《儒林外史》的,应该都会对“范进中举”印象深刻。其实,古代由于对士子参加考试实行“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政策,无论什么年龄层的都可以报考。但因考试所涉“四书五经”等海量诗书典章,因此,能通过预试到江南贡院进入乡试的,极少有“神童”,相反“范进们”倒是常见的。在江南贡院的考生中,曾有年龄最大的考生是广东103岁的陆云丛。而年龄最大的状元是唐朝的尹枢,“应试时年已七十有余”。
(《北京晨报》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