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06月07日 星期四

    文风

    《 文摘报 》( 2012年06月07日   06 版)

        古文为什么不太好读呢?

        一是世态变了,民风和文风在跟着演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包括说话措辞用句方式和以前出入较大。二是汉字本身的变化,我们的汉字是一个一个独立的生命,是有寿数的。三是字词含义的变化。

        生活习惯导致的文风变化,有些是缓慢的,有些则是突兀的。电话发明以后,“尺牍”这种文体就开始走下坡路了,手机被广泛使用,“短信”这种新文体又蒸蒸日上。书写工具不仅仅是工具,它涉及着行文的方式和思路,由毛笔到自来水笔是一种全新的变,电脑的普及是更新的变。网络语言的恣肆汪洋和生动鲜明,是对呆板的现代汉语书面语言的一种全方位激活,它唤醒的是语言结构的一种革新趋势。

        民风的基础是老百姓过日子的方式沉积而成的,但文风的基础不在民间,是“官样文章”推动而成的。一个时代的文风是奢华的还是朴素的,“归功”于政府的文件和文书。以前皇帝的诏书和政令多为短制,鸿文大论的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由大臣们手写,并不能由秘书代笔。笔是毛笔,墨要砚磨,文言文的浓缩紧凑是有客观原因的。

        唐代的古文运动,初衷并不在文学意义上,而是针对着当时公文的流行习气,主张去掉魏晋南北朝以来辞藻铺排的“骈文”腔调,倡行先秦两汉简朴的文风,“言必近真”、“不尚雕彩”、“文采不宜伤叙事”。这些主张,在今天看来,仍很有那么一点切中时弊的意思。

        (《光明日报》6.1 穆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