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05月31日 星期四

    儿童用药:安全如何保障

    《 文摘报 》( 2012年05月31日   04 版)

      孩子生病时,作为家长的您是否为药品说明书上“儿童用量酌减”困惑过?是否为儿童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尚缺乏数据”提心吊胆过?目前儿童用药大多还是参照年龄、体重等因素,按成人用药量酌减。但是,儿童不是缩小的成人,如何确保儿童安全用药?

      医生的建议

      “现在我们遇到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儿童型’药品太少了。”北京市儿童医院药剂科主任史学说,“比如药片通常是12.5毫克,但儿童往往每次只需要6毫克、甚至1.5毫克。掰开药片并不难,但问题是药片中的有效成分并不是均匀分布的。

      儿童药在研发阶段缺乏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研究数据,就成为保障儿童安全用药最大的隐患。

        企业的无奈

      “我们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临床试验的参与度太低,很难说服家长参与临床试验。”“按照国家发改委的定价标准,药物定价是按其中的有效成分定价的。比如某种药物,成人制剂定价是10块,如果儿童药剂有效成分是成人的1/2,那么定价就是5块。”但实际上,儿童药剂市场份额少,而制作工艺复杂,再加上前期临床的高投入,这种定价机制就显得不太合理了。

        政策倾斜能否调和矛盾

      儿童有需要,但企业不愿做——调和“需”与“供”的矛盾,仅靠呼吁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感是不现实的。

      发达国家的某些做法或许能给我们带来启示。

      例如在美国,超过75%的上市药品也没有儿童临床研究数据。但美国自1997年以来颁布了一系列法规管理政策来激发制药商开展儿童用药临床研究。比如如果企业开展药物儿科临床研究,可获得6个月的市场独占期等优惠。

      对我国来说,给进行儿科临床研究的药企一定程度的政策倾斜或许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光明日报》5.29 齐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