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想装部固定电话,结果麻烦来了。“现在都不给装传统电话线了,全装光纤的,方便您以后用宽带。所以您要一直开着这个‘猫儿’通电,不然就不能打电话。”安装工客气地说,“这都是上面统一的。对不起,您没的选。”
“没的选”,这恐怕是消费者最怕遇到的情况。然而,今天我们仍能遇到太多的“没的选”:比如一些银行取消了存折,全部业务改为银行卡服务;一些铁路线取消了普通绿皮车,大规模开行空调特快和高速动车;一些地区关闭了模拟电视信号,不安装数字电视机顶盒就不能看电视……
“没的选”看起来是小事,其本质却是对消费者基本选择权的剥夺。不同的消费者,其消费取向受个人经济、文化、生理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影响。不一定高科技的、昂贵的,就一定是消费者欢迎的。比如一些老龄消费者视力、记忆力均在减退,使用银行卡甚是不便。
值得警惕的是,在买方市场的今天,“没的选”多出现在一些垄断行业。而这些行业恰恰是以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为义务而获得垄断权利的。基本公共服务是每个社会公民都应均等享有的服务,往往是购买力低的中低收入群体离不开、少不了的服务。
试想,低收入家庭可能只想看看公共频道的电视新闻,却被迫要买机顶盒、交有线电视费,免费的“与时俱进”一下子就成了“豪华大餐”。那么这种“上档次”的服务便成了一道数字鸿沟,不仅影响个别群体的消费体验,还将损害他们平等享受公共服务的权利。
(《人民日报》5.22 陆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