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糖尿病患者都认为,一打了胰岛素就会“上瘾”,终身就要打胰岛素了,于是把自己搞得很紧张。专家说,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首先,胰岛素不是“毒麻药品”,它与“吗啡”、“杜冷丁”本质上是不同的。往往发现糖尿病时,患者胰岛细胞丧失功能已达50%,之后又以每年3%的速度丧失,当人体自身所产生的胰岛素在口服药物的作用下已无法满足自身需要时,往往就需要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但这是“需要”,而不能说“上瘾”。就如同我们饿了“需要”食物,呼吸“需要”空气一样,难道我们就能说对食物及空气“上瘾”吗?
而且,某些情况下并不需要终身注射胰岛素,例如,当患者处于暂时性的肝肾功能异常时,某些降糖的口服药无法很好分解,这个时候患者要打胰岛素,而肝肾功能恢复后,可再换口服药物。另外,一种较新观点认为:对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处于病态,所能分泌的胰岛素能力本来就不足,如果此时使用某些口服药物“逼迫”胰腺强行释放胰岛素,往往会导致胰腺枯竭,丧失分泌胰岛素的功能。而此时采用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使已“精疲力尽”的胰岛细胞得到“休整”,使胰岛细胞尽快恢复功能。
(《北京青年报》5.13 莫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