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上海,随着“两地婚姻”的增多、“独一代”纷纷当上父母,祖辈们开始不断地往返于上海和老家之间,当起了“老漂”一族。
郑州人老赵刚退休,儿子儿媳都在上海工作。为了照顾刚出生的孙女,每隔一个月都要往返上海和郑州。其中的愁苦让老赵十分疲惫。寄居的不自在、少了闲暇时间、没有邻里聊天,还常因辅食里加不加盐等小事与子女“冲撞”、与亲家较劲等都让“老漂”族无奈。最委屈的莫过于多做多错:做了很多,一旦有什么差错还被子女抱怨。
“老漂”族的出现,或许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年轻父母们很难再抽出精力和时间照顾宝宝。身为祖辈、又逢退休年龄,不得不挑起这个重担。
以前,年轻父母自己带孩子相当普遍。当时,很多企事业单位和工厂都有自己的托幼机构。很多“老漂”呼唤——希望社会支持系统能更完善,减轻他们的育儿压力。“我们那时候,厂里就有托儿所,阿姨们也很尽心,上班间歇,我就溜去看一眼,也挺放心,”李大妈挺怀念自己年轻时的早托机构。
市场经济下,靠单位再办这样的早托机构已不现实。不少“老漂”把希望寄托在社区。“就看我们这个小区,这两年新出生的小孩一拨接一拨,周边小区也是这样。社区要是能办个早托机构,聘请专业人员照料,岂不皆大欢喜,”老赵这样憧憬着,“有了这样的早托机构,我们还能去学点育儿知识和技能。”
(《文汇报》5.8 顾一琼 邵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