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地饥渴症”正在从沿海转移到中西部省份。4月18日,国土部公布了一批最新的国土资源违法违规案件查处结果,陕西榆林市一处项目名列其中,近几年,随着大量新增项目的陆续落地开工建设,陕西正成为这张名单上的常客。
矛盾仍然是用地指标之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陕西正启动一项庞大计划,希望在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中辟出数百万亩良田,为全省建设用地置换用地指标。
向黄土高原要耕地,最早来自于一次自发实验。2009年,陕西省子长县在黄土高原上开始进行有规模的造地。子长县当时的做法是,造地工程交由企业治理,平均45天治理一条沟道,之后再由农业部门用机械统一翻地、培肥,然后交由村委会平均分配给村民。
陕西省政府高层迅速意识到,这种模式的意义显然不仅仅在粮食增产、群众脱贫本身。其也被认为是解决陕西全省用地指标困局的行动方向。去年10月,陕西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沟道土地整治工作,并提出到2020年,计划造地402.9万亩。其资金投入或将超过百亿元。
对于外界曾有担心,这样造出来的田可能不是良田。当地一位水利专家表示,“在黄土高原上造地,模式上不存在问题,其本质是对过去施行多年的‘淤地坝’进行进一步科学规划和大规模机械化推广。”“而真正的难度在于小流域治理、配套水利工程。”
(《经济观察报》5.7 张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