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7日,北京市南六环的华新绿源工厂,已经安静了近1个月。3年前,为配合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发展契机,华新绿源把原有每年20万台的处理量提升到每年120万台,一线工人增加了近两倍。但随着政策的突然结束,眼下,这家北京市发改委唯一指定的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企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煎熬。
据记者了解,全国105家正规拆解企业已多数处于半停产状态。眼下拆解企业能做的,就是天天盼着新政策出台。而随着以旧换新政策的结束,今年业内开始盛传《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第五稿已经上报国务院,并将于下半年推出,其中确定将“从生产企业处征收,补贴拆解企业”,这个利好消息成为拆解企业“活下去的动力”。
而在此前,如何建立中国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的争论已经持续了10余年。“这几年都在斡旋,主要是家电生产企业阻挠,总说利润薄,养活这么多员工等。”一位业内人士说。
如今的情况发生了根本性逆转,据一位参与了新政意见征集的电视企业副总表示,“框架都已经定死了,现在我们的义务就是交钱。”以对电视机产品的征收标准为例,据知情人士透露,“基金征收办法”的征求意见稿中电视机的征收标准为15元/台,在家电企业的要求下曾下降为13元/台,最新消息则是,可能调整为20元/台。其他列入征收范围的四类家电,也均有不同程度提升。
相关人士预计,此举可能让家电行业的利润率整体降低3%~4%,其中可能有0.5%~1%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为了获得补贴,一些家电企业也希望进入拆解领域。目前TCL、长虹均成立了相关公司,力图进军拆解行业。但据中国家电协会内部人士透露,由于“工信部支持家电企业,环保部则站在拆解企业一边”,因此家电企业想涉足拆解,“在环保部不容易通过”。
(《南方周末》5.3 谢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