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05月01日 星期二

    评析

    中日邦交40年:两国关系不乐观

    《 文摘报 》( 2012年05月01日   07 版)

      1972年中日建交以来,历史问题和领土问题一直是双边关系发展中的负面因素,但比较而言,历史问题对中日关系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力越来越小于领土问题,而领土问题的负面影响力不仅越来越大,甚至绝对影响力也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进入21世纪之后,中日关系开始受到中日结构性矛盾和中美结构性矛盾的影响。这两个结构性矛盾分别是指中国与日本、中国与美国综合国力差距缩小而产生的主导权矛盾。中国完成了对日本的超越,使得日本失去了东亚第一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这种实力结构地位的转换造成日本官民的心里不快,对21世纪初的中日关系产生了长期的负面影响。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加速缩小了中美的经济实力差距,使得中美结构性矛盾凸显出来。面对中美两国实力差距缩小速度的加快,美国外交政策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强化美国与其传统盟友的战略合作。美国一改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中不表态的政策,宣称《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这一政策成为美日共同遏制中国的战略催化剂。

      令人担忧的是,中日结构性矛盾开始从安全领域向经济领域扩散。日本宁愿让美国主导东亚经济,也不愿让中国在东亚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根据经验,中日结构性矛盾深化的过程会催化民间敌对情绪的上升,并由此引发历史问题的负作用。

      总之,中日两国能否充分利用邦交40周年的机会改善双边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本政府的总体外交战略。如果日本政府采取抑制中日结构性矛盾的战略,则双方关系有改善的希望,而如果采取利用中美结构性矛盾加深的战略,则中日关系有继续恶化的可能。

      (《世界知识》2012年第8期 周晓加)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