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04月21日 星期六

    高校腐败又发窝案

    《 文摘报 》( 2012年04月21日   01 版)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招生和基建规模不断扩大,高校的经费大幅增加,但是原有的高校财务管理和监督机制相对落后,跟不上经费增长的步伐。

        近一个月内,长春大学师生茶余饭后议论着该校原副校长门树廷受贿一案:2003年至2011年间,门树廷利用自己负责学校后勤和基建的职务之便,索取和收受他人贿赂939万余元。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门树廷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财产100万元。

        长春大学的很多同学看到媒体相关报道后,纷纷在网上转发。该校大二学生李月(化名)有些气愤:“学校这么穷,没想到副校长能受贿近千万元!”

        门树廷一案并非个案。这几年频频有高校领导,尤其是主管后勤和基建的领导,被曝贪污,随后牵出一系列相关部门的人员。“高校腐败窝”一度成为流行词。

        个人富得流油,学校整体寒酸

        2011年底,门树廷东窗事发,与其相关的长春大学后勤系统10余人牵连其中。在任职期间,门树廷利用学校日常工作、建设长春大学过街天桥、综合楼、教辅楼等基建项目,为他人谋取利益,索取和收受他人所送现金并接受他人出资为其家别墅装修。

        与门树廷受贿近千万元“富得流油”相对应的,则是学校整体的“寒酸”。李月的同学普遍认为学校很穷,软硬件不如其他省属高校。比如,去年系里获奖学金的同学被辅导员告知,学校现在拿不出钱,要拖欠一个学期,才能发放。而且,“学校公寓很紧张,如果宿舍卫生打扫不好,就有可能被分到人数多、环境差的寝室住”。

        长春大学一位教师告诉记者,门树廷分管学校后勤和基建后,许诺为全校教职工集资建房。如今,十几年过去了,集资建房彻底成为泡影。看着其他省属高校教师可以集资建房,这位老师甚是羡慕。

        一位代理过多起高校腐败案件的律师称,高校领导和相关部门人员贪污受贿多采用“文明”手段,诸如以“发奖金”、“慰问老干部”等为由,美其名曰“集体福利”。

        不懂行的人不知道深浅

        目前,在全国高校中普遍存在着“外行管内行“的情况。湖南省财政经济学院院长伍中信告诉记者:很多高校分管后勤和财务的校领导不是专业出身。因不懂财务知识,忽视财务风险而被财务人员蒙蔽犯罪,或自己有意犯罪。

        当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力度不够、范围不广也是高校容易出经济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高校作为一个经济体,大多数设置有内部审计部门。但多因为是内设部门,对学校各部门财务监管难有实际效果。

        尽管如今对高校领导干部届满离任的审计力度较大,但也不乏审归审、用归用的情况。全国高校财务来源多数为财政拨款,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也常因“公对公”,履行程序地翻一下账本,对“小金库”很难查清。

        总会计师与副校长谁大

        从1979年至今,教育部曾多次下发文件,建议各高校设立总会计师,但至今为止,设立总会计师的高校却为数不多。

        一位就职于西北某教育部直属院校的总会计师感叹:在大学任总会计师,还不如按以往惯例,由高校副校长管财务好。

        在高校现有体制中,总会计师和副校长虽然都是副厅局级干部,但是前者常觉得矮人一等。如果有机会,他便会提拔别人当总会计师,自己去做副校长。

        有关专家说,在高校有这样一种现象,即从事财务的专业人才很难提升至副校级。在其他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财务的中层干部有一定上升空间,但在高校,选拔总会计师不仅考虑专业素质,还考虑其学术造诣等。

        高校人才济济,在职位有限情况下,会优先提拔安排学术能力强的人。同时,因财务专业技能被提到副校级,很多人并不认可其能力。

        多数高校未实施财务公开

        2002年,教育部就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到经费预决算、教职工购(建)房方案、住房公积金、养老金、医疗保险和其他社会保障基金等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都应通过多种形式告知广大教职工。该向社会公开的要向社会公开。但是至今,全国各高校在财务公开上,却鲜有动静。

        在走访调查中,记者发现,高校师生普遍反映没有可以获取信息的渠道和途径,久而久之,因无法接触,也不愿关心了。

        东北师范大学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学校公共资金可以花得冤枉,但不能被个人侵吞。因苦于无法知晓,平时也只能关心自己“工资涨不涨,能不能按时发了。”

        吉林大学一个学院的副院长更关注的则是项目经费如何报销能更容易、手中如何可以掌握更多项目经费、学校和学院之间的权责利如何平衡。

        在高校中还有一部分青年教师,对高校财务的运行情况持漠视态度。对他们而言,自己在学校大事小情上没有影响力,在资源分配上更没有话语权,“校领导即使不贪污,钱也花不到我们身上”。

        对大学生而言,高校财务情况更是“遥远而神秘”,想了解,却没有途径,“如果学校在相关网站公布财务信息,我一定会去看,想看看上交的学费,学校是如何使用的”,长春大学学生李某说。

        “学校收的学费,接受的财政拨款,都是纳税人的钱,公立大学财务信息理应完全向社会公开”。专家建议,高校在内网和外网都应该设立一个财务公开的栏目。定期向社会、师生和家长提供季度性、年度性的数据。此外,相关部门应该要求各高校公开财务信息的时间,不按时公开的对其问责,并鼓励家长和师生监督。

        (《中国青年报》4.18 王培莲)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