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04月21日 星期六

    北京什刹海周边的胡同往事

    《 文摘报 》( 2012年04月21日   07 版)

        鸦儿胡同:曾是正黄旗地界

        鸦儿胡同,元代因位于什刹海河沿儿故称沿儿胡同,清代取谐音改称鸭儿胡同,为八旗正黄旗地界。1949年以后改称鸦儿胡同。

        6号院,依稀可见的老门牌蜗蜗居是作家萧军取的名号。从1951年起直到去世,萧军在这里住了37年。胡同中段是明代古寺广化寺,寺内香火旺盛。

        白米斜街:形状奇特的胡同

        白米斜街自东北至西南,略呈“S”形。据《燕都丛考》记载,胡同早年有座“白米寺”,白米斜街因此得名。

        白米斜街11号院是清末重臣张之洞住宅,7号院曾是张府的花园,两院内部相通,几乎占据半条胡同。如今,11号院是老石油部宿舍,7号院变成了大杂院。与末代皇帝溥仪离婚的文绣,再婚后曾在23号院租房居住。

        大金丝胡同:织染所不见影

        大金丝胡同北,有小金丝胡同,明代大、小金丝胡同设有织染所,供应宫廷用的色绢。到了清代,改称金银色绦胡同。“绦”是过去用来装饰衣物的花边,旧时女人们离不开它。1965年改成现在的名字。

        胡同1号原为“冰窖岳家”,旧时冬季在什刹海取冰窖藏,夏季供皇宫使用,这家就是“供应商”之一。如今1号是家餐厅。

        三不老胡同:郑和留下的遗迹

        明朝著名航海家郑和的府第就在三不老胡同,因民间对郑和尊称“三保老爹”,于是此胡同根据谐音传为“三不老胡同”。6号院为郑和故居,其格局犹存,厚重的木制大门,两侧残损的门墩昭示着沧桑。

        胡同东段路北有一处红砖楼群,这里一度文人荟萃,徐盈、子冈等人都先后在此居住。

        棉花胡同:演绎浪漫“知音”

        明末著名女将军秦良玉率兵北上勤王,棉花胡同就是她驻兵的地方。国库空虚,秦良玉为筹军饷,彻夜不息地让人纺织棉布。棉花胡同的名字,寄托着人们对这位巾帼英豪的怀念。

        现为中国气象局宿舍的棉花胡同66号院,曾是蔡锷旧居。据记载,小凤仙经常出入这所宅院,为蔡锷“金屋藏娇”迷惑袁世凯“造势”。

        花枝胡同:勾起红楼旧梦

        花枝胡同位于恭王府西侧,在《红楼梦》中有条贾琏偷娶尤二姐后尤二姐母女住的“小花枝巷”。很多人考证认为恭王府就是“大观园”的原型,小花枝巷就是花枝胡同。

        (《北京日报》4.5 张汀)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