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我国由传统的农业经济转向近代商品经济的萌发阶段,商品意识日渐增强,社会风气日趋浮躁,在对金钱的欲望下,造假之风盛行。
明中叶人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中描述了钱塘(今杭州)弄虚作假之风时说:一些奸商,“又其俗喜作伪,以邀利目前,不顾身后,如酒搀灰,鸡塞沙,鹅羊吹气,鱼肉贯水,织作刷油粉。”他们为了牟利,竟然毫无诚信可言。
与杭州并称“人间天堂”的苏州,不仅杭州的那些市井伎俩,种种皆有,而且,造假造得更加花哨。时人叶权在《贤博编》说:
“今时市中货物奸伪,两京为甚,此外无过苏州。卖花人挑花一担,灿然可爱,无一枝真者;杨梅用大棕刷弹墨染紫黑色;老母鸡毛插长尾,假敦鸡卖之。浒墅货席者,术尤巧。大抵都会往来多客商可欺。”
鲜艳灿烂的假花、染成熟紫色的杨梅,还有乔装打扮的长毛假野鸡等等,骗你没商量。
为了满足发财梦,更有人铤而走险造假币。明正德年间,姜南在《抱璞简记》中说:“今世之造假银者,或以铁,或以铜,或以铅、锡为质,外裹以银皮,不复辨其伪也。”
清朝的欺诈手段较之明朝,有过之无不及。乾隆十二年(1747年),纪晓岚在京城一家小客店中买了支蜡烛,居然点不着,原来蜡烛是泥巴做的,仅是外面敷了一层羊脂而已。
其实,清代还有更厉害的造假。晚清《点石头斋画报》中屡有揭露假官的文字,譬如:张祖翼的《清代野记》中记载:“插天飞者,名亦不传,亦方族也……学问赅洽,熟谙宫廷掌故。有党徒数十人,周流各省,专伺察地方大吏以取财。”
这个“插天飞”就是乾隆、嘉庆年间,常常假装朝廷亲王大臣,专门敲诈封疆大吏的人物。
(《羊城晚报》3.7 李晓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