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交警在北京市昌平区安四路的一段布起路障,过往的车辆都只能绕道而行,因为“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在附近举办。
熟悉北京交通的人都知道,有几段路特别容易发生交通管制,比如长安街——那里云集着党政机关,比如西四环——那条路通向起降领导人专机的西郊机场。
2011年初至今,北京共发布了80次交通管制通告——因“保证道路畅通”23次,因道路施工27次,因各类节庆21次,因大型活动9次。其中,大型活动的交通管制通告均由公安局发出,其他则由隶属于公安局的交管局发出。因“世界草莓大会”之类的活动而管制交通,需要获得市委市政府的同意,由公安局或交管局对外公布。而涉及领导人活动的交通保障工作,则分为三级。
“很多领导人都主动要求不采取这些管制措施。”据知情人士介绍,有几名领导人在上下班期间都要求不要采取封路等措施。不过,地方上为了安全起见,一般也会派交警在一些路口执勤。
接待外宾时的保障更是必不可少——在接待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时,一般会采用一级警卫;而一般礼节性的对外交往,则只需采取三级警卫。
相对于正常的交通管制,一些师出无名的管制,往往容易引发市民抱怨。据报道,去年8月,北京前门东路“刘老根会馆”开业时的临时交管措施,就引起舆论热议。
实际上,相对来说,北京的交通管制执行可算严格,北京之外的一些地方,容易出现“超规格”的管制。有媒体曾报道,2010年11月,安徽灵璧县的一名镇党委书记出殡时,也实行了交通管制。
“在县里,经常存在违反规定进行交通管制的情况。”湖南省一位公安系统人士对记者说。但他同时认为:这种情况已经越来越少了。
北京市交管局前副局长段里仁对此持类似的看法。“以我亲身体验,几乎年年都在讨论如何解决特勤和老百姓出行的矛盾,情况正在不断改善之中。”
在改善的过程中,技术手段贡献不小——以2011年两会为例,北京市交管局通过装有GPS卫星定位系统的警车及遍布全市主要道路的科技系统所采集的信息数据,整合分析后,根据社会车辆流量变化,随时调控车队车速,将与会车队占路运行总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这些努力的结果是:去年两会管制路线总里程较2010年缩短了6.2公里,减少了近6%。
(《南方周末》2.23 方可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