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早期文明形成过程中,外来文化因素的参与和渗透,对华夏文明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一话题,长时期内被有意无意地回避和忽视。近年来,随着一系列考古重要发现,外来文化因素对中国早期文明形成所起的贡献,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其中之一就是史前青铜之路概念的提出和确立。
青铜之路指的是史前青铜技术由欧亚西方向东方传播的途径和过程。公元前四、五千年,西亚和欧洲大多数地区的古代居民,开始利用先进的青铜冶铸技术制造大量青铜器。这一技术随着西方人群向东方的迁移,距今4000年以前进入新疆,在东天山地区与东来的彩陶文化碰撞与融合,创新出了具有中国西北原始萨满文化特质的青铜器群。
东天山地区形成的青铜文化很快向甘青地区传播。学术界早就注意到偏居西北的甘青,史前青铜器群出现年代比中原早。
东天山地区和甘青的早期青铜器群可称为中国西北系青铜器。中国西北系青铜器群的出现,要比中原早期青铜器群的出现早二三百年或更早。中国西北系青铜器群形成后即向北向东传播。北向的一支,主要沿着黄河,传播到长城地带和中国北方的其它地区。东传的一支,很快进入华夏文明延生的核心区晋南和豫西一带。晋南一带出土的青铜器在当地没有文化根源,而恰是中国西北系青铜器的典型器物,其来源不言自明。
(《光明日报》2.20 刘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