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02月21日 星期二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原因新说

    《 文摘报 》( 2012年02月21日   06 版)

      中共何以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遭遇重创,败走苏区?黄道炫在其新著《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1933~193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11月版)中认为,中共失利,除了我们已经比较熟悉的军事方面的因素外,还有内生瓶颈的制约。

      当时,中央苏区人力、物力、经济、政治资源都日益匮乏,中共生存和作战资源都面临极大挑战。中共政策越发激进,肃反运动、查田运动、扩红运动、滥发公债、强收谷米同时展开。竭泽而渔、殊求无度的极端办法,加上国民党军严密封锁,两年之内便把苏区弄到资源枯竭、师老兵疲、财尽民困之境。中央苏区约300万人口,而脱产半脱产人员达三四十万人,平均每八人养活一员,负担奇重。1934年中央苏区农民负担平均达到其收入的15.7%,有的达30%以上。当时有人说“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农民是不能不牺牲一点的”。岂止是牺牲一点!

      1930年由赣西南党组织和红一方面军开其端的肃反运动,以党政军群的精英为杀戮对象,元气大伤。其理论依据是张闻天、梁柏台一再公开著文标榜的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只凭借暴力而不受任何法律包括自订法律法规的限制的理论。实践中的这些做法,遗害巨大。

      (《中华读书报》2.15 陈铁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