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术不端行为中的“被迫现象”
王海琴在2011年第10期《自然辩证法研究》上说,在当今中国众多学术不端者中,有些人的不端行为并非心甘情愿,而是受到某种压力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之举。制度中存在的不合理性是导致这种“被迫现象”的体制根源,如,重产量的数字化管理、对高校教师兴趣和能力的忽视、教师招聘中的唯学历主义、双肩挑干部的管理模式等。
《论语》编纂新探
高培华在2011年第5期《河南大学学报》上说,《论语》的编纂始于孔子逝世二十多年后,从公元前5世纪中叶开始,到末叶成书定稿。《论语》主要反映孔子教弟子怎样做人的教育思想,其记录孔子言行,是有所侧重而非有闻必录,大致遵循了真实性、典型性、精炼性、采用“雅言”、不与“六艺”重复、不与《六经》重复等基本原则。《论语》编纂过程可分为弟子分别搜集、合作汇编、成书定稿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的领纂者是仲弓、子游、子夏、有若、曾参、子张等人,第三个阶段是以有子、曾子门人为主的再传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