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满城争说养生热的今天,刚好又是冬令进补的热潮中,容我略说几句实在话。
孙思邈说:“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健康长寿的基本保证。在现实生活中,如能做到“三少”,胜过天天浸在人参、虫草中。
一 脑筋少动
我不是要大家学痴呆,或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脑子要动,但动其所动,不动其所不动,该动的动,不该动的不动,省一点心思,护一点精神,这就是家中墙上挂着的郑板桥的真正的“难得糊涂”,古人所谓“啬神”。李贺沥血呕心,天年只享二十七;孙思邈清静虚无,善运灵思,活过百岁。养生以养心为先,养心以少思知足为前提。心思瞎动,嗜欲无穷,必然“精气弛坏”,甚至危及生命。
二 吃得少点
少吃长寿。李咏森舅舅遐龄过百,裘沛然先生长寿九十七,我曾旁观多年,他俩进食特点是一个少字,浅尝辄止,如同雀啄。同时又不偏食,营养均衡,故而克享高寿。吃药同样,也要少吃,中药则一二十味足矣。
三 力气要少用
力气要用,机器不转会生锈,但要用在自己负荷之内,留有余地。不少老年朋友,退休之后,突然“老夫聊发少年狂”, 长跑、打球、跳舞、习拳上了瘾。机器转了六十年,只只零件磨损,虽然仍能开、仍能转,不能与新机器相提并论,一只零件出毛病,整部机器就是废铜烂铁一堆。老来无病就是福,要格外珍惜,小心翼翼,力气用而要少,避免加重脏器负担。
上述三少,并作一句话:省一点用,要护养有限的生命物质,亦即孙思邈小炷焚膏义。当此岁晦迎新之际,惟此奉献:但愿人长久。
(《新民晚报》1.25潘华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