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02月02日 星期四

    医生札记

    健康人猝死,多因压力大

    《 文摘报 》( 2012年02月02日   04 版)

        前不久有媒体问我,心肌梗死等恶性心脑血管事件有年轻化趋势,相关新闻屡见报端。但其中不少人平时生活习惯良好,坚持体检,不抽烟、不喝酒,血压、血脂、血糖等体检结果都正常,为何还会发生这样的悲剧?

        我遇到过这样一名患者。他去过武汉、北京、上海等知名医院,一年做了3次CT、2次造影,结果都正常。他来看我的门诊时说:“每项检查都说我正常,可我明明难受得要命,发作时都不想活了!”

        我和他聊了一会儿发现,他的事业涉足多个领域,拍过电视、写过剧本,还管理着一个大企业,其工作压力可想而知。为了拿下一些项目,他经常需要外出应酬。虽然自己不抽烟,但时常处于“二手烟”环境中。高度的竞争压力,使他可能自己都没意识到就已经有了焦虑和惊恐症。当我指出这些问题时,他还很不能接受。

        其实,焦虑、高压、抑郁等负面情绪,会造成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一是会诱发心律失常,二是导致血管痉挛,从而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甚至诱发心肌梗死。中青年企业家、白领若发生猝死,常常有心理因素。

        这一问题还得到了美国切里流行病学研究所的调查证实。该所伊克尔博士对3682人进行了10年的跟踪研究,其平均年龄为48.5岁。结果表明,紧张水平高于常人的男性,约有25%会患上心脏病,且死亡率比正常人高23%。在女性中,焦虑程度更高者,其猝死几率比其他人高了23%。

        这么多年来,我坚持关注心血管疾病的精神心理问题,出“双心门诊”。因为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同时又有心理疾病的病人,发病率很高,在门诊中,这一比例约占30%。防冠心病,要筑好心理防线。

        (《生命时报》1.24 胡大一)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