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的假记者们正在经历一场“寒冬”。
陕西榆林媒体的一则报道称:“随着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榆林成为假记者泛滥的重灾区。2011年12月15日,榆林市召开打击‘假报刊、假记者站、假记者、假新闻’专项行动动员大会。”据悉,榆林市各县区的宣传部门和公安局负责人均参加了此次会议。
近日,记者赶赴当地展开调查,发现一些并没有取得驻站资质的记者站在榆林地区活动非常活跃。
记者在榆林市委党校的大楼里看到,该楼挂着一块记者站的铜牌,上面赫然印着“中共中央党校”、“市县领导月刊”、“市县领导观察网”、“陕北调研处”几行大字,并印有红色的党徽。此后,记者向相关部门核查发现,《市县领导观察》月刊未经新闻出版总署审批。中央党校称,该刊与中央党校没有任何关系。
当地知情人士透露,假记者的做法是接到举报或掌握线索后,先将曝光问题的稿件写好,然后传真发至被监督单位。记者手头掌握的一份《廉政风云》采编部“刊前送阅件”显示:“我采编部2011年7月11日接到之(知)情人的举报,对该矿三起事故初步进行了调查落实,与举报的内容基本相附(符),基本属实。”
该送阅件的结尾这样写道:“请问监管部门,党和人民授予你们的权利(力)你们用到什么地方去了?”落款显示,地址是陕西省人民政府8号楼303房间。
据媒体报道,榆林市一收费站稽查股工作人员曾特意对过往记者的新闻记者证进行网上核验,结果发现,一天之内,被检查的17名记者中仅有3名是真记者。更有甚者,一些车辆不挂正式牌照,只打出一个“新闻采访”的牌子。
熟悉陕北媒体情况的一位人士称,假记者在陕北地区泛滥,大致肇始于2003年。但当地一些官员不愿意承认假记者现象存在。在接受采访时,神木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罗喜林一口咬定:“没有假记者。”可是,记者发现,在罗喜林的办公桌玻璃板下,压着的文章几乎全部与记者管理有关。其中一则新闻报道的标题就是:“举报非法报刊假记者假新闻,请拨12390”。
为什么“猫”不承认见到过“老鼠”呢?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对一些基层单位来说,一方面缺乏甄别真假记者的知识,另一方面,确有苦衷和难言之隐。”榆林市公安局宣传科科长田建发认为,假记者之所以猖獗,是因为很多单位忌惮“好多假记者要么以前在媒体干过,要么当过媒体的临时工作人员。假记者背后有真记者,所以,有时候明知道他是假记者,也不敢和他较劲”。
记者深入榆林市神木县的数家煤矿调查,受访的煤矿无一例外地对被假记者敲诈的经过三缄其口,讳莫如深。
另有当地知情人士分析:“假记者泛滥还是有土壤的。一方面,榆林地区有钱;另一方面,很多部门的工作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关单位愿意花钱消灾。”
根据记者调查,假记者在当地敲诈的主要对象依次为:煤矿、其他私营企业、学校、交警、食品卫生部门等单位。
(《中国青年报》1.21 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