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01月31日 星期二

    评析

    文物回家路不易

    《 文摘报 》( 2012年01月31日   07 版)

        对收藏界来说,2011年可谓“古董回家年”。为了打击劫掠和非法“借用”文物行为,西方一些文物收藏机构已开始向文物流出国归还一些重量级藏品。但因存在争议,大英博物馆收藏的“额尔金大理石雕塑”不在归还之列,令希腊很失望。

        中国人对“额尔金”这一称谓并不陌生。1857年,出任英国对华全权专使的就叫额尔金伯爵,1860年,他带领侵略军攻入北京纵火焚烧了万园之园圆明园。“额尔金大理石雕塑”中的“额尔金”是这位侵略者的父亲,即第七任额尔金伯爵。在1799到1803年担任英国驻奥斯曼帝国大使期间,他利用职务之便,获得当时占领希腊的奥斯曼帝国政府的许可,以帮助古希腊雕塑免遭战火破坏为名,将帕特农神庙里刻有雕像和字迹的“任何石头”搬走。众多为后世所熟知的古希腊雕塑因此成为“额尔金大理石雕塑”。1816年,这批文物被大英博物馆低价收购。

        文物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它们所承载的历史沧桑与厚重、所拥有的价值与意义,远远超出了国界的范围。文物的回家路历来充满艰辛、争议与曲折。

        归还文物的背后,充满了种种较量与博弈,但离不开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声援。有些文物流入国刻意改写当年抢夺文物的历史,粉饰文物的获取过程,对历史上的强盗行径轻描淡写。

        文物本身就是无声的语言,它们的诞生诉说着源远流长的文明进程;它们的迁移尤其是被掠夺的过程,成为文物历史的一部分,也因而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段历程。对于文物流出国来说,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段民族文明历史的流失;而对那些掠夺文物的国家而言,他们的强盗行径何尝不意味着一段文明的消逝?

        (《人民日报》1.18 王文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