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接诊了五十多岁的陆先生。他说:最近单位要他领队到外地考察。他不想去,因为岁数大了,身体不好,头疼、心慌、失眠,腿还搔痒麻木。虽然医生检查说身体各项都很正常。可是,他还是不敢出远门。
问诊中,我了解到,陆先生自小就认真、内向、敏感,要求完美。偏偏婚姻触礁,母亲因病去世,给了他很大的心理压力,他对自己的身体越加担忧。我诊断,陆先生患的是疑病症。疑病症指由于对自己健康过分关注,而固执地怀疑自己患上了一种或多种疾病,并因此引起焦虑和恐惧的一种神经症。
疑病症患者的生活中通常都遭受过较大的挫折和心理创伤。患者遇事敏感、多疑、固执、孤独、自怜、追求完美。他们在潜意识里事事自我保护,心理防卫机制很强。
沟通后,我建议陆先生顺其自然。对躯体和心理症状不加排斥和压抑,同时有所作为。不久,陆先生考察归来,激动地对我讲述着此行的感受:第一天晚上预防性地用了一些安眠药,后来的几天睡得好,吃得好,工作更好。
我建议陆先生在适当的时候,把内心对疾病的忧虑向朋友诉说宣泄。培养一项业余爱好活动,转移自己的焦虑。给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如,早晨起床后面对镜子,一边梳理头发,一边自言自语:“多了几根白发,反而显得老成和有精神了!”再如,午睡后站在阳台上,一边伸腰弯腿,一边自言自语:“今天的精神不错!”
后来,陆先生的喜讯传来。他说自己告别了“退居二线”的清闲日子,正式退休与人合作办了一家公司,再一次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新天地》2011年第12期 马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