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01月12日 星期四

    “农民工”称谓将退出历史舞台?

    《 文摘报 》( 2012年01月12日   02 版)

        近日,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提出,广东将加快研究并适时出台取消“农民工”称谓的政策措施,探索建立外来务工人员根据职业和工作年限享受相应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

        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表示,“农民工”称谓带有歧视色彩,呼吁社会慎用这一称谓。“工农商学兵,本是职业的划分,为什么唯独农民永远要被加上特定的标签呢?”

        “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特殊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通常指的是“身在城市从事非农业工作的农业户口的工人”。但是,作为城市最基层的建设者,“农民工”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社会保障程度等方面与本地人存在一种长期的不均衡现象。在广东东莞一家印刷机械制造企业担任技术员的马奎说,在很多人印象里,“农民工”除了吃苦耐劳外,往往还被视为文化程度不高,有时还会和脏乱差、缺乏法律意识相联系。他们建设了城市,却难以融入城市,他们播种了果实,却很少分享成果。

        经济高速发展带来城乡经济结构、人口结构、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是农民工称谓未来逐步“淡出”历史舞台的社会基础。广东省委党校教授杨丹娜说,随着“80后”“90后”等新生代“农民工”走上舞台,帮助他们融入企业和城市,防止身份固定化、标签化,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农民来到城市,本来就是谋求身份的改变,改变称谓是农民工身份转变的第一步。”

        来自山东的刘杰在广东生活了十多年,干过服务员、保洁员、促销员等。虽然早已习惯“农民工”称谓,但内心深处更希望被视为“城里人”。她说:“叫什么其实并不重要,主要是农民工的社会福利太少,例如看病就医、小孩上学等权利。”

        分析人士认为,我国应全面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消除“二元格局”的战略方针,在坚决消除对“三农”制度性歧视的同时,出台惠农措施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社会保障程度,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才能真正使农民从根本上不再受到社会歧视。

        (《新华每日电讯》1.5 任沁沁 王攀 刘刚)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