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12月29日 星期四

    抢救口述军史

    《 文摘报 》( 2011年12月29日   01 版)

        战场上,每个士兵都有自己的故事,搜集他们的故事,就是抢救历史,抢救军队的遗产。一部好的口述历史不仅是官方档案的重要补充,更是进行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手段。与官方档案史不同,口述历史由于注重对具体细节的回顾和描述,因而显得有血有肉,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据统计,2003年全世界每90秒钟就有一名二战老兵去世。一名老兵离世,就意味着一段鲜活的历史被带进坟墓。为了留住他们的故事,英国BBC电视台于2003年6月在互联网上开展了名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人民的战争”口述历史项目。公告发出后,英国迅速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二战故事收集运动。不到3年,BBC电视台就收集到了47000条战争故事、14000张战争图片。

        2005年,温哥华皇家联合部队研究院与维多利亚大学联合实施了退伍军人口述历史项目,加拿大国防部也与维多利亚大学合作,对1940年~1995年间的120名海军老兵进行了口述历史访谈。

        除了借助非军方研究力量外,西方军队还在军队系统内部编配了专业团队、建立了规范的组织。美军甚至还编写了《口述历史工作指导》、《军事历史工作》系列手册。为了获取第一手的真实记忆,美军规定口述历史应趁热打铁,一俟军事行动结束立即组织。

        在我国,口述历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许多大学和研究单位成立了口述史中心,部分电视台也开办了口述历史节目。但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员王永生认为,我军口述军史还存在问题,一是缺乏权威性的专门机构负责这项工作,二是口述军史只是配合某项课题研究,只限于特定日期和活动,较为零散。

        目前,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亲历者正在不断逝去,新中国成立后参加过历次自卫反击作战的官兵也在慢慢衰老,因此,留下他们的口述历史,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中国青年报》12.23 康永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