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12月29日 星期四

    农村劳动力老龄化 收益低不是关键

    《 文摘报 》( 2011年12月29日   01 版)

        务农人员老龄化现象正日益严重并导致了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质量的下降。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不仅使土地粗放经营,撂荒现象日益严重,生产率下降,而且还可能使农产品供给短缺成为常态,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

        传统观点认为,由于农业生产效益偏低,农民纷纷流向城市,最终导致农业劳动力短缺。但结合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情况并非这样。欧美和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农产品价格高,加上政府对农业的大量补贴,农业的比较效益并不低,但也存在比较严重的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2007年,美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美国农场主的平均年龄已上升到57.1岁;在日本,2009年农业从业者中65岁以上的人员所占比例为61%。国外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之所以没有威胁到农业生产,是因为他们有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及较高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弥补了农业劳动力的短缺。

        因此,解决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关键在于加强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投入,减轻农民的务农难度,增强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改变传统的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

        (《光明日报》12.23 胡小平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