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12月03日 星期六

    1990这一代

    《 文摘报 》( 2011年12月03日   08 版)

        互联网一代

        张伏睿,生于1990年的北京大男孩。今年6月份刚刚大学毕业,在一家外企谋了一份工作。白净的脸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遮不住眼中的智慧与焦虑。

        在他刚刚学会走路的时候,中国步入“市场元年”。经济发展和开放程度日新月异,似乎所有的人都获得了某种解脱,开始跟随自己的意志决定自己的生活。

        9岁那年,张伏睿第一次接触了互联网,那是学校安排的电脑课。

        那一年,中国有400多万互联网使用者。而到2011年的今天,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7岁到15岁之间的中国儿童中,超过70%至少上过一次网。如今超过一半的城镇儿童家中有互联网连接。

        张伏睿在成长过程中,从未亲身经历任何政治风波,被他评价为枯燥乏味的生活中,网络给了他另一个多元的空间。对于他和他的同龄人来说,使用互联网就像用筷子吃饭一样平常。

        实际上,90后对自己的生活有着清醒的判断。当他们的父辈唯恐网络化信息的繁杂对下一代产生不良影响时,90后本身已经清晰看到网络的双面性。正在清华大学读大二的张荔雯说:“网络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爆炸。”

        张荔雯坦言,她很少在微博或者论坛上发表关于社会事件的看法。她说:“很多时候,对于这种新闻不能分辨是真是假。”

        “我的事情我认定”

        黄晓芸,土生土长的上海女孩,在上海一所高校读大学三年级。她性格开朗,对事物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喜欢在网络上与其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我觉得90后的涵盖面太大了,每个人的性格特征都不一样,不能说随随便便就被谁代表了。要一个标签贴在我们身上,我觉得是不合适的。”

        当社会的每一个元素都在高速蜕变时,人们的自我意识也随着社会的进程逐渐觉醒。而这种自我的觉醒在90后这一代人身上更是获得了普遍的体现。他们在不断的进行着自我尝试,自我探索。在“青年志”联合创始人张安定接触的90后身上,都能体会到一种强烈的意愿,就是“我的事情是我认定”。

        理性与平权

        2010年11月,北京零点指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5个城市取了2100余个样本,对1990年代生人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副总经理张慧告诉记者:“在跟90后接触的时候,最明显感受到的是理性。”

        曾经在广州掀起舆论风波的90后“举牌哥”陈逸华正是这种理性的践行者。年仅16岁的他在反对广州地铁一号线的翻修时,选择了理性、克制的态度。今年5月份,他在接受采访的时候直言“谩骂和愤怒起不到任何作用”。

        相对于前几代人“细嚼慢咽”的接受信息方式,90后“鲸吞”似的捕食各种信息,他们是公认的视野宽广的佼佼者。正因为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90后面对可能发生的事情,都有了间接体验。面对当下社会的诸多问题,90后已经早早表现出了一种自成体系的态度。对于环境保护、贫富差距这些中国社会当前的问题,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并非人云亦云。

        根据调查,张慧认为,90后是信奉平权主义的一代。对于权威,中国几代人呈现出鲜明的特点,60后、70后比较尊崇,80后开始质疑、有些挑战,但是90后开始重新建构权威。他们崇尚草根英雄,他们坚持“怀精英之梦想,走草根之大道”,更多地认为成功靠自己的才干和努力可以实现。(《中国新闻周刊》2011年第44期 唐磊 刘子倩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