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11月26日 星期六

    未病先防 养护脾胃

    《 文摘报 》( 2011年11月26日   04 版)

      我国古代“医圣”张仲景早在1900多年前就提出:养生就是珍爱生命,采取措施保养生命,以期提高生命质量。

      四季脾旺不受邪

      注重养护脾胃是张仲景养生的一大特色。张仲景依据《内经》所说的“胃气是人赖以生存的根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理论,提出了“四季脾旺不受邪”的观点。也就是说,一年四季之中,只要人的脾胃功能始终保持旺盛,内外病邪就不会侵扰人体。

      现代中医学也认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消化过程从胃开始,经过肠道将水谷精微转化成气血津液等,进而为全身各组织器官所利用。这其中,脾的作用十分重要。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维持生命的一切物质都要依靠脾胃,故有“脾胃为后天之本”之说。

      那么,日常生活当中怎样养护脾胃呢?首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良好的情绪有益于脾胃的正常运转。其次,饮食要有规律,三餐要定时;食物的品种搭配也要遵循营养学的要求。再次,要避免受凉。俗话说:“十个胃病九个寒。”应从气候受凉和食物受凉两方面加以注意。要注意胃部保暖。如果感到胃脘部发冷,可及时服用生姜茶。

      治病要照顾脾胃

      在辨证的施治时,张仲景采取“攻而不过,中病即止”的原则,“一服汗者,停后服”,以保护胃气。如服桂枝汤之类发汗解表药时,如果吃一剂药就出汗的话,可停止服用后面的药物,不必把所有的药都吃完;因为开发腠理、解肌祛邪的同时,也容易损伤脾胃之气。如果做到“中病即止”,注意顾护胃津,就能维持脾胃的正常功能。

      又如服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及大陷胸汤等泻下通便剂后,张仲景同样告诫,如果服后已排便的话,剩下的药就不要吃了。

      在服栀子豉汤时张仲景又说,出现呕吐症状之后,剩下的药就不要再吃了。攻下剂最易损伤脾胃,若脾胃伤了,正气没有了后援,那么疾病就很难治愈。

      节食调养脾胃

      病愈后,张仲景还强调通过节制饮食来保养胃气。如果病情已经缓解,但到了晚上却出现微烦的症状,是因为疾病刚刚痊愈,就强吃了很多饭食的缘故。这时应减少一些饮食,休养脾胃。

      张仲景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精心设计的饮食来扶助正气,帮助药物发挥作用。他在《伤寒杂病论》中很多地方提到食粥调养。食粥的目的不同,所发挥的效力也不尽相同。

      例如,服用十枣汤后出现泻下,说明药物起作用了,宜迅速用糜粥(即煮得很烂的粥),借助谷物之气使邪气去除但正气却不受损伤。又如,感冒发烧等服桂枝汤后,过一会儿,喝一碗热稀粥,趁热盖上被子,大约一个时辰,全身会微微出汗,这时效果就达到最佳了。热稀粥可以帮助药物发挥效力。

      针灸调理脾胃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载不少针灸对脾胃的预防保健穴位。

      足三里:调理脾胃第一大穴。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取穴时从上往下触摸小腿的外侧,膝盖骨的下面,可摸到凸块,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这两块凸骨以线联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做一正三角形,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

      中医还有句话叫“肚腹三里留”,意思是说凡是腹部的问题、下肢的问题,足三里都能给您解决。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上的一个穴位,是一个很重要的补益、延缓衰老的名穴,堪称人体防病保健、益寿延年第一穴。经常按摩胜过每天喝鸡汤的效果。

      关元、气海穴是养气固本长寿生命要穴组合。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气海穴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关元穴是人体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在任脉的交会点,具有补肾壮阳、调理冲任、理气和血、强身健体等作用。气海也是任脉穴位,中医素有“气海一穴暖全身”之誉称,是说气海穴有温养、强壮全身的作用。暴饮暴食、睡觉时着凉、精神紧张等引起的腹痛,对气海穴进行刺激可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中国中医药报》11.3、4曹瑛 王蕊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