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11月24日 星期四

    鲁迅与胡适也曾相知相重

    《 文摘报 》( 2011年11月24日   06 版)

      在学界与坊间,一些人爱在鲁迅与胡适之间制造对立,或扬鲁抑胡,或扬胡抑鲁,好像要看到他们捉对儿厮杀,心里才乐。

      鲁迅与胡适之间是有过分歧,有过不快,但并没有引发尖锐的冲突。查阅两个人的文稿,胡适谈到鲁迅,基本是褒扬,偶有不满,也只是旁敲侧击。鲁迅说到胡适,虽有讥讽之语,但相关文字不多,点到为止,极有分寸,远没有一些人想象的那样充满火药味。两个人有相知相重的一面,也有相背相离的一面。

      鲁迅与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人物,同属《新青年》阵营。抨击传统文化,呼喊思想革命;改造古汉语,建设白话文;疏离贵族文学,倡导平民文学等。在这些方面,他们完全一致。

      在学术研究中,鲁迅与胡适相知相重的一面,表现得更为突出。

      《中国小说史略》是鲁迅的学术代表作。这部书上卷一出版,鲁迅就给胡适寄了一册。胡适读完,写信给鲁迅,肯定了论著的功绩,也毫不客气地指出其不足是“论断太少”。鲁迅虚心接受了胡适的意见。在回信中,鲁迅说:“论断太少,诚如所言;玄同说亦如此。我自省太易流于感情之论,所以力避此事,其实正是一个缺点。”从书信的语气中可以感受得到,彼此都坦坦荡荡,没有那么多的鸡肠鼠肚。

      鲁迅一向很看重胡适的学术研究。胡适写完论文《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寄给鲁迅一份,征求意见。鲁迅回信,推崇备至:“大稿已经读讫,精辟之至,大快人心!我很希望早日印成,因为这种历史的提示,胜于许多空理论。”

      鲁迅治学严谨,求实求真,一丝不苟,有清儒所擅长的那一套考据功夫,不轻易相信同时代其他学人的观点。但对胡适,他表现出异乎寻常的信任。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鲁迅引证胡适的观点,不仅次数多,而且每次引证,对胡适的观点照单全收,没有半点怀疑。举例来说,论及《西游记》作者的性情、《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身世、《镜花缘》的主题思想等问题,他都引了胡适相关的见解,作为立论的依据。

      胡适对鲁迅的学术研究也是欣赏有加。在《白话文学史》一书的序言里,胡适不吝其辞称赞鲁迅的专著《中国小说史略》:“在小说史料方面我自己也颇有一点贡献,但最大的成绩自然是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这是一部开山的创作,搜集甚勤,取材甚精,析别也甚谨严,可以替我们研究文学史的人节省无数的精力。”

      胡适在为亚东图书馆版本《三国演义》所作的序言中说:“作此序时,曾参用周豫才先生的《小说史讲义》稿本,不及一一注出,特记于此。”在为亚东图书馆版本《海上花列传》所做序言中,胡适照例引用了鲁迅的观点:“鲁迅先生称赞《海上花列传》‘平淡而近自然’。这是文学史上很不容易做到的境界。”

      除了学术观点互相激赏,鲁迅与胡适还分享彼此珍藏的典籍资料。胡适手头拥有许多孤本秘籍,平常即使好友也难得一见。独对鲁迅,他网开一面,借给鲁迅《梦花琐记》等数种古籍,为鲁迅的小说研究提供了方便。鲁迅也没有亏待胡适。胡适研究《西游记》,需要收集作者吴承恩的生平资料,鲁迅对相关资料了如指掌。他借给胡适《西游补》一书,还把几种平常容易被人忽略的《淮安府志》、《山阳县志》、《茶余客话》、《山阳志遗》等史籍中有关吴承恩的资料摘录下来,寄给了胡适。

      鲁迅与胡适后来有了分歧,彼此渐行渐远,其中的缘由就很复杂了。

      (《书屋》2011年第9期 刘少勤)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