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11月15日 星期二

    京城老人热衷写回忆录

    《 文摘报 》( 2011年11月15日   02 版)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历史、文化的一种独特折射。如今的北京,一些老人开始采用口述方式撰写回忆录,以给后人留下一份岁月的痕迹。

      “与风云同行,一路有晴天旭日,也有暴雨阴霾;有坎坷泥泞,也有甘甜欢愉。我不是风云人物,但我见证了许多风云事件,结识了众多风云人物。因此,我自认为是与风云同行的人物。”这是一本名为《与风云同行》的回忆录,作者是70岁高龄的中国前驻也门、叙利亚大使时延春。

      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张建志老人曾是理发师,她并不像时延春老人那样见证过世界的风云变幻,一生也没有创造过显赫功绩。她将自己的回忆录命名为《平凡亦不平凡的人生》。她说:“我每天过着平凡的生活,可是,这些平凡却组成我不平凡的一生,因为,这些经历都是不可复制、独一无二的。”

      除此之外,离休教师李菁之书写了《掇“菁”撷华》,出租车司机魏永写有《为有暗香来》,杂技演员胡振言的回忆录取名为《戏如人生》。

      许多老人表示,写回忆录是为了送给亲朋好友或者留给子孙后代。“我觉得回忆录不见得非得王侯将相才能写。我年轻时的经历可让孩子们读一读,感悟一下我们这代人的酸甜苦辣,才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做了一辈子会计的杨奶奶说。

      中国老年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赵宝华指出,老龄人口在解决供养、医疗、护理、社会参与等多方面需求后,精神文化需求日益突出。北京已经出现了为老人提供访谈、编写、印制回忆录全套服务的专业公司。

      (《人民日报·海外版》11.8 班娟娟 边思玮)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