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11月15日 星期二

    印度大学招生向弱势群体倾斜

    《 文摘报 》( 2011年11月15日   07 版)

      印度政府最近出台了新规定,在印度几所最知名的高校,为低种姓家庭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学生的保留名额从原来的22.5%提高到49.5%,其他20所普通大学则平均提高到27%。此举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增加社会低层人群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印度有12亿人口,每年有上千万高中生毕业,但参加高考的学生中最终只有1/3能幸运入学。印度在高等教育制度上,一方面通过严格的入学考试选拔大学生,另一方面为那些根本无法与社会上层竞争的下层人群提供直接上升到大学的渠道,这就是高校的保留名额制度。像德里大学和尼赫鲁大学这样的一些名牌大学,是不愁没有生源的。例如笔者曾经留学过的印度尼赫鲁大学,每年都会吸引大批尖子学生前来报考。

      任何一项政策的制定,其背后一定有政治性的考量。印度的教育改革,有着选举政治的考虑。印度独立了60多年,贫困阶层仍占人口的大多数,他们对社会和政府的不满正如火山下面的岩浆一般蓄积。因此,对于目前由于官员腐败丑闻而面临巨大压力的印度国大党来说,采取某种取悦于贫困阶层的政策有利于稳固执政。

      印度在高等教育以及在政府所有机构中都实行的名额预留制度的初衷,就是为了通过比较温和的社会改良方式,使印度在避免社会大动荡的情况下实现进步,对于这一点的共识实际上是超党派的。

      (《世界新闻报》11.8 胡唯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