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大城市的建筑高度不断增高、越来越密集,使扑救难度也不断变高。因此,多数国家采取预防为先的做法,最大限度地防患于未然。
以色列 30米内找到避火场所 位于中东地区的以色列春夏高温干燥,具备火灾高发条件,却极少出现严重的火灾伤亡事故。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以色列消防部门制定了高层建筑消防设施配备标准。根据这项标准,所有高层建筑要保证每平方米安装一部自动喷水灭火装置,所有公共场所必须配备火警探测器和手动警报器。所有高层建筑内必须建有两处可耐受120分钟高温的专用逃生井,楼梯内同时建有隔温隔烟防变形的防火间,确保一旦发生火灾,楼内的人可以在30米内找到“足够安全的避火场所”。此外,整栋建筑必须安装消防专用的独立发电系统和电话线路,以便一旦火灾导致楼房电路、通讯中断,避难场所里的人仍可以与外界保持联系。
此外,消防部门将高层建筑作为防灾和逃生演练的重中之重。
新加坡 高层设计先过消防关 新加坡对建筑物的消防实施逐一审查制度。如果发现违反防火规范,即要求修改设计后重新报审,经审查合格后方可施工。
美国 安装“点对点”警报系统 纽约市包括政府机构、商用和民用建筑、学校、医院等在内的各类建筑均安装与消防部门“点对点”的警报系统。一旦火警监测系统通过温感和烟感探测发现火警隐患,火警警报会立即通知消防局,消防人员首先根据警报显示的建筑具体信息,迅速同建筑内人员联系,同时调度消防力量,力争在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救援。
(《北京晚报》11.9 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