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11月12日 星期六

    一场关于“信任”的媒体实验

    《 文摘报 》( 2011年11月12日   08 版)

      2011年9月20日,一位50多岁的妇女在北京的几处闹市区频繁倒地,等待被人扶起。而两天后,她成为“新闻”出现在北京的一份都市报《法制晚报》上,标题赫然——“老人倒地扶一把,你敢吗?”

      事先策划、全程跟踪、完成报道,身为记者的徐超成为了这场实验幕后的主角。

      上午10点30分,在王府井新东安商场外,一位面色黝黑的老妇倒在地上,“胃病发作”的她一动不动。鲜艳的红色上衣,在铺着白色瓷砖的路面上很是显眼。

      商场门口的一名促销员迅速跑上前询问,随后,不少路人聚在“老人”身边,并有多人掏出手机,打算报警。老人用“微弱”的声音请求,“能不能搀我起来缓一口气?”第4分钟时,一名女士手扶住她并拨打电话,直到“老人”称没事之后,她才安心离开。

      11点55分,正是午餐时间,老人倒在了白领聚集的CBD永安里东街。5分钟内,有多名白领经过,偶尔有几人扭头观看,又在同伴的催促下离开。直到第8分钟时,才有一名餐馆工作人员出来询问“老人”的情况。

      一直到10分钟后,一名骑自行车送外卖的小伙子才将“老人”扶起,然后说了一句:“对不起大妈,我得送东西去了。”便匆匆离开。

      12点40分,“老人”出现在清华大学某食堂前。不少学生刚好用餐完毕,正欲离开。见到倒地“老人”,路过学生纷纷停下围观,不过显得有些不知所措。约4分钟时,一名背着书包的女生蹲下来,在1米左右距离的地方询问。随后她走开,开始拨打电话。此后有不少学生重复了那名女生的动作,但一直无人上前搀扶。

      下午15点20分,“老人”倒在大型居民社区回龙观某过街天桥下,路过的多是去超市采购的家庭主妇或居家老人,有人上前询问以及打电话,但无人将她扶起。

      这一天的实验和跟拍,让徐超内心忐忑不安,“一方面有道德折磨感,怕被说成站在道德高地;另一方面又会想,如果最后没有一人肯施以援手,那将多么可怕!”

      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媒体实验。徐超是《法制晚报》的记者,如今主要在负责一个新开设的栏目“生活实验室”,“栏目以关注当下社会热点为主,会涉及自然科学,也有社会人文方面。” 

      在徐超看来,这场实验最“麻烦”的就是记者身处的位置,“必须要隐蔽起来进行拍摄”。

      当然,仅仅观察是不够的。所以,在实验结束时,徐超就会告知处在实验场的人们,“这只是我们的一场实验”,“那些伸出援手的人,起初会很惊讶,怎么会有这种实验,解释过后都表示很理解,也会坦诚告诉他们的想法,虽然会后怕,但还是救人要紧。而当我们追问某些人为何冷漠时,要么拒绝表态,要么听到的回答大多是,我可不想上当,最近刚出了这样一件事!”

      对于这场实验,徐超认为:“有帮助,有冷漠,这样就有了对比效果。即使发生没有人去搀扶的悲剧,我们也会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们意识到还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让大家有清醒的认识和反思。”

      (《中国周刊》2011年第11期 李佳蔚 刘畅 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