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11月12日 星期六

    自由女神125岁了

    《 文摘报 》( 2011年11月12日   07 版)
    自由女神像

      在刚刚过去的10月28日,自由女神125岁了。

      自由女神的父亲是法国雕塑家巴托尔迪。在他17岁那年,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正试图推翻法兰西第二共和国。一群坚定的共和党人在街上筑起防御工事,当拿破仑三世的军队发起冲击时,一个年轻的姑娘手持火炬,跃过障碍物,高呼着“前进”向敌人冲去。紧接着,她在密集的枪声中倒地而亡。

      据说,巴托尔迪并没有亲眼见证这一刻,但听说了这个故事后,举着火炬的女孩成为他的缪斯。1865年,他决定塑造一座象征自由的雕像,作为法国政府送给美国政府庆祝美国独立100周年的礼物。

      他试着将火炬女孩的动作,母亲的面孔和妻子的体态都融入这座雕塑。4年后,草图完成了。当女神的右手出现在美国庆祝独立100周年博览会上时,人们震惊地注视着这只右手:仅食指就长达2.44米,粗1米多,指甲厚25厘米。

      艺术家和工人花费了近十年时间才塑造出来这样一尊雕塑,可是正准备迎接女神的美国人却发现,他们甚至还没有为她凑够“安家费”。1884年,为了建起塑像的基座,美国一家公共福利机构筹得15万美元。但这还远远不够。

      著名新闻人普利策决定伸出援手。他创办的《世界报》在头版刊发社论,号召人们为“拯救女神”捐款,“我们不要期待百万富翁出这笔钱,自由女神不是法国百万富翁送给美国百万富翁的礼物,而是全体法国人民送给全体美国人民的礼物。”

      普利策与《世界报》最终筹得10万美元。

      1885年6月,自由女神像分装成210箱,由法国的一艘轮船在美军军舰护航下运到纽约港。几个月后,75名工人在脚手架上用30万颗铆钉将所有零件组合到一处。同年10月28日,在纽约港的21响礼炮声中,自由女神永远地扎根于美利坚。

      从那时开始,这个巨大的塑像就矗立在那里,几乎未曾改变。

      (《中国青年报》11.2 赵涵漠)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