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11月08日 星期二

    于道泉:仓央嘉措的第一个“媒人”

    《 文摘报 》( 2011年11月08日   06 版)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仓央嘉措的情歌令无数人沉醉。但很多人并不知道,最早把仓央嘉措的情歌翻译成汉文和英文的是于道泉先生。

      于道泉(1901~1992)最早为学术界关注,是因其著作《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情歌》的发表。实际上,这是当时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考古研究所所长的傅斯年给“逼”出来的。

      1926年,于道泉由于“对藏文发生了极大的兴趣”,“设法认识了雍和宫的僧官”,这些僧官借给他一间房子,他就搬到北京雍和宫住,与这些藏族僧官朝夕相处。

      《仓央嘉措》就是于道泉住在雍和宫时见到的几本令他感兴趣的藏文书之一。《仓央嘉措》的翻译,是当时著名作家许地山“鼓动”的结果。

      于道泉到在燕京大学教书的许地山家中聊天时,提到了《仓央嘉措》这本书。许地山便动员于道泉把它翻译出来,并说可以替他找到出版的地方。于道泉便“把我能懂的翻译了出来交给许地山先生”,并由许地山做了一些润色和修改。可是,于道泉认为他还有不少地方一直无法搞懂,“把这样一份我自己都没有信心的译稿拿去发表,我觉得不太合适”。因此,这份译稿竟搁置了很长时间。

      过了两年,即1928年,于道泉经陈寅恪推荐,到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担任助理研究员的工作。

      “有很长一段时间,白天我在坐办公室的时候,感到无所事事,盼望早点下班。下班回家后,为了整理一份有一万多张卡片的藏梵汉文佛教词典却工作到深夜。”在这种情况下,傅斯年“开始对我表示不满”,“我才把我未到研究所以前所写的这份我认为还有许多问题的旧稿拿出来交给了傅斯年,当作我在研究所的成绩。”

      由赵元任记音后,《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情歌》作为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单刊甲种之五,于1931年在北京出版。仓央嘉措其人其诗,开始为世人所知。

      (《北京日报》11.1 岑祚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