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11月03日 星期四

    鲁迅的“立人”思想意义深远

    《 文摘报 》( 2011年11月03日   06 版)

      当前,社会上对于鲁迅的评价有一些不一样的声音。比如,有人认为鲁迅的一生以“破”为主,以反传统为己任,但是在“立”的一面缺乏建树。

      其实,这是对鲁迅的误解。例如,鲁迅就为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确立了“立人”的价值方向,目的就是要改造国民性、重铸民族精神。鲁迅呼吁“真的人”,在《狂人日记》、《阿Q正传》、《呐喊》等作品中,集中批判传统文化中“瞒和骗”的痼疾,他的“根柢在人”的“立人”思想,就是要使每一个中国人都成为具有充分自觉与自我意识的主体,由此才能达到“群之大觉”,使中国成为一个“人国”,“屹然独见于天下”。鲁迅给“个体”、“个人”注入了“人道”的内容,把人的主体性与人的解放相联系。同时,他也深刻意识到个人主义的不足,力求将“个人”与“害人利己”相区别,将个人的主体性与民族解放、人类解放的前景联系起来。

      就个人层面,鲁迅“立人”的观念已经为国人熟知。鲁迅相信,“人立而后凡事举”。他希望中国人能够生存,继而达到温饱,再而得以发展,在各方面都能有正常的“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知、情、意),过上健康有尊严的生活。

      (《广州日报》10.25 周令飞)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