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11月03日 星期四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第一人”应是高语罕

    《 文摘报 》( 2011年11月03日   06 版)

      学界一般认为,艾思奇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第一人”。其实,高语罕在1921年就开始了“大众化”的工作。

      艾思奇的《哲学讲话》出版于1935年,后来更名为《大众哲学》出版于1936年,这比高语罕的《白话书信》晚了15年,比《青年书信》也晚了3年。

      高语罕的著作社会影响巨大。1921年他的《白话书信》出版发行后,即与《独秀文存》、胡适《尝试集》一起,成为上海亚东图书馆最畅销的三部书之一,这本开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之先河的书,预定的读者群是中小学生,后曾屡遭国民党当局查禁,却一版再版,共发行39次,总数达10余万册之多,该书影响了众多青年革命者。

      1930年高语罕的《理论与实践:从辩证法唯物论的立场出发(书信体)》一书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1932年,《青年书信》由现代书局印行。这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通俗读物,影响也不小。高语罕的书信体写作方式更影响了新一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工作者。

      (《北京日报》10.24 胡为雄)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