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近日发生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洪灾,除去全球气候变化和国家抗灾能力等原因外,曼谷独特地理位置和过度城市化也是主因之一:
特殊地形导致多雨
泰国地形特征是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每年的6-10月份,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来自海洋的水汽大量的进入,泰国北面有高山阻挡,水汽无法穿过,就在迎风坡成云致雨,于是泰国在这几个月份就进入了雨季。
雨季降水最充沛的是处于迎风坡面的沿海地区,而曼谷正好处于这个区域。曼谷地势低洼,仅高出海平面2.1米,赶上大潮,就会出现海水倒灌。
湄南河排水能力不足
曼谷地处湄南河入海口,被湄南河一分为二。湄南河除了是重要的航道外,雨季时还是重要的排水通道,承担着把南下之水引入大海的重任。湄南河的最大排水量为2000-3000立方米/秒,正常年份雨季流经湄南河的水量为1000-2000立方米/秒,而此次洪灾中湄南河水量已超过5000立方米/秒。
曼谷市排水设施落后
历史上,在曼谷城周边和城内开挖了很多排水沟,另外还有很多天然形成的沟渠,可以有效缓解湄南河的排水压力。但随着城市化发展加速,外来人口大量涌入曼谷,曼谷市政不断填海造地,新建大量住宅区和商业区,城市面积不断扩大,而排水设施非但没有跟上步伐,原有设施还遭到“侵占”、“挪用”和破坏,排水能力大幅下降。
另外,随着人口增多,地下水被无节制地抽取,曼谷城区地面不断出现沉降,好多区域已低于海平面,一旦有洪水进入,很难排除。
(《光明日报》10.29 马勇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