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09月24日 星期六

    “九一八”之夜 北大营激战片段

    《 文摘报 》( 2011年09月24日   05 版)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三省十四年的沦陷就此开始。通过当时日本记者的镜头,或许可以让我们看到更多当时发生的细节。

        日本首次使用军犬部队

        日军攻占东北军在沈阳的驻地北大营,是九一八事变最关键的一步。对于中国军队来说,这是一场异常窝囊的交锋——北大营守军东北军边防第七旅在日军攻击下,由于接到“不抵抗”的命令,大部未经战斗即撤出营地。第七旅总兵力八千人,装备精良,而进攻的日军不过六七百人,十几倍于日军的东北军在日军炮击下伤亡惨重,却连自卫还击都不敢。

        值得一提的是,日军在这次战斗中,首次使用了军犬部队,但战果不佳。

        此战中的军犬部队指挥官板仓繁大尉被称为“日本军犬之父”。正是他从欧洲引进犬种,改良了日本军犬品种,使其成为日军侵华战争的重要帮凶。

        日本军犬饲养起自1914年,并设有研究班。但当时负责这一工作的研究班长偏重采用日本本地犬种,因此导致日本军犬事业前期发展不快。板仓接任军用犬课主任后,建立了军犬育成所,专门为关东军培育军犬。

        九一八事变前,在东北的日军所用军犬开始进入实战水准。板仓大尉指挥军犬部队参加了进攻北大营的战斗,其中最被寄予希望的是其从日本带来的三条军犬,分别名为“那智”,“金刚”和“玛丽”。然而,实战中军犬却完全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板仓训练的三条军犬的确如所期望的那样,冒着枪声炮声率先冲向了东北军兵营,但随即失踪。战斗结束时,日军发现金刚和那智两犬均被东北军官兵杀死,而玛丽干脆就此不知去向。

        东北兵工厂损失惨重

        第七旅所辖的三个团中,有两个团很快溃退出北大营,放任日军占领——北大营也因此成为不抵抗政策的标志。

        在日方记者留下的照片中,显示了当时我方在沈阳的损失之惨重,仅兵工方面被日方夺去的装备就令人扼腕。

        “步枪约15万支,子弹约3百万发,迫击炮约6百门,炮弹约40万发,山、野、重炮约250门,炮弹约10万发,火药约40万磅。”

        这是一张令人惊讶的清单。事变发生前,张学良的幕僚曾建议其将兵工厂内迁,但尚未行动,九一八事变已经爆发。奉系在沈阳兵工厂曾先后投入了折合法币二亿八千多万元的奉票和大洋,结果使东北军成为全国各路军阀中装备最好的军队。可惜,这样一个大型兵工企业,却拱手让给了日本。

        屈辱下的奋起还击

        整个沈阳北大营驻军中,只有620团最终开始了反击。身处第一线的团长王铁汉深感局势危急,因此,王铁汉拒绝了将弹药入库的命令。午夜,王铁汉与第七旅参谋长赵振藩商议后下令还击,在毙伤日军数十人后冲出北大营。

        在九一八之夜的屈辱中,东北军讲武堂学员一部也曾主动对日军发起攻击,己方阵亡一名连长。

        抗日战争后的1948年4月,王铁汉陪同马占山等参观北大营,十分激动地说,“可惜啊,这北大营的情况!日本进攻北大营时我们兵力将近八千人,敌方不过几百人。可我们竟然要放弃!结果被他们一步步地撵,一直撵到关里啊!”

        日军传唱的《北大营之歌》中,有这样的句子形容此战——“倒在齐腰深的壕沟中,被子弹击毙的战友(指日军)尸体就在脚下,踏着他们继续前进,前面是敌军(指中国军队)以坚固著称的层层铁壁,苦战之惨烈如同修罗场。不断有人被敌军射出的子弹打中……”

        仅仅王铁汉团最后时刻展开的战斗已经让日军感觉如同“修罗场”,假如没有那个“不抵抗”,我们可会轻易丢了北大营?

        (《国际先驱导报》9.16 萨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