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为蹊跷的是,在“胜利”号实际发生火灾之前,美国的广播电台就提前播报了火灾的消息。那么,冯玉祥回国的船只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1948年9月5日,苏联《红星报》最后一版不显眼处,刊登了一条塔斯社的快讯,标题为《“胜利”号轮船发生不幸》:“傲德萨9月4日电:八月初,‘胜利’号轮船从纽约启航,驶往傲德萨……因处置不慎,致使电影胶片着火,船在途中发生火灾。有人员伤亡,死者中有冯玉祥元帅和他的女儿。调查仍在进行中。”
要知道,在1948年秋,冯玉祥身死“胜利号”这一事件在西方轰动一时,但苏联报纸对此却讳莫如深。而且,冯玉祥在1948年秋前往苏联绝非偶然。1948年7月,应中共中央邀请,他准备回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如果不是在归国途中遭遇不幸,他也许会在新中国政府中担任要职。他的意外辞世给人们带来了不尽的猜测。
1948年7月31日,苏联“胜利”号从纽约启航,踏上了返回傲德萨的航程。冯玉祥与家人也上了船,他们准备转道苏联前往中国。
在海上航行数天以后,船长接到了黑海航运局的电报,命“胜利”号顺路去埃及亚历山大港,接收从埃及遣返回国的2000多名亚美尼亚人,把他们送回格鲁吉亚海港巴统。八月底,“胜利”号终于靠上了巴统的码头。
9月1日中午,位于傲德萨的黑海航运局电台接到船上发来的航行报告,说“胜利”号于9月2日凌晨2点即可抵达傲德萨港。此后,船上的无线电通讯就中断了,但起初并没有人对此产生警觉。
直到9月2日早晨,黑海航运局才开始探究无线电静默的原因,并请求出海轮船和沿途港口留意该船行踪,但没有人与“胜利”号取得过联系,也没有人听见过“SOS”信号。航运局感觉事情不妙,连忙向黑海舰队求援。当天晚上9点钟,一位飞行员在空中报告说,在雅尔塔东南70海里处,发现了已被烧焦的“胜利”号,轮船周围还有五条载满人的舢板。
大火
“胜利”号船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苏联官方后来的说法是:9月1日13时,“胜利”号班轮上代理放映员、无线电技师科瓦连科见船将驶向终点,决定将电影胶片收拾一下,以便靠岸后将影片送回文化基地。为此,他叫来了一名水手,请他在放映完毕后帮忙缠胶片。在用手摇装置倒胶片的过程中,因机械部件摩擦而迸出火花,进而引起胶片起火。火星又引燃了旁边放着的胶片,火焰几秒钟就充满了整个库房。
随后,火焰开始四处扩散。经过全力扑救,火势终于被控制住了。但大部分旅客携带的物品已难以挽回。而且,全船有40名乘客在火灾中丧生。
9月3日,当救援人员靠近事故船时,船上的大火已基本扑灭。9月5日,“胜利”号驶入傲德萨港,获救乘客被转移到了“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号轮船上。
人为?
在对火灾事故调查时,调查人员提出,火灾有人为破坏的可能。调查人员推测,在亚历山大港口有大量乘客上船,一些破坏分子可能乘机混入其中,从而蓄意引发了火灾。这个假设的依据是,这批遣返回国人员上船后,在船上不同地方都发现了一种块状物体,像是某种矿石。它们在燃烧时可以放出蓝色火焰,并能达到很高的温度。
苏联国家安全人员涅普里亚欣也在船上,他出于职业习惯拿了一块去琢磨,但他本人在火灾中丧生。也许是由于普里亚欣已死,调查机关并没有按人为破坏说继续追查。
司法部门经过反复研究,最终认定火灾的主因仍是电影胶片起火。在当时那个年代,世界电影业普遍使用的是硝化纤维素胶片,但它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易燃。当把这种胶片加热到40度时,它就会像火药一样猛烈燃烧。
火灾让苏联政府极为被动,法庭对火灾直接责任人给予了重判。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法院在调查过程中忽略了一个事实,即“胜利”号从纽约出发前,曾经发生过一连串稀奇古怪的事情。在“胜利”号即将离港前,纽约当局做了个奇怪的决定,要求对“胜利”号进行全船消毒。尽管船长提出了强烈抗议,全部船员还是被迫在旅馆里住了两天。美国人强行登上“胜利”号后,他们的行为并无人监督。
此外,一对准备离开美国的苏联外交人士夫妇发生了争吵。女人叫喊着不愿回国,执拗地跳窗而逃,美国人马上把她救起,并严密保护了起来。而她的行李此时已装上了轮船,恰恰位于船中部起火的位置。
最为蹊跷的是,在“胜利”号实际发生火灾之前,美国的广播电台就提前播报了火灾的消息。
未解之谜
当斯大林得知冯玉祥遇难的消息时,他正在黑海边休假。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马林科夫在发给斯大林的电报中说:“毋庸置疑,您是正确的:在亚美尼亚移民中有美国的情报人员,是他们在搞破坏。”
1945年12月,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发布了一条命令,让流亡海外的亚美尼亚人重返故土。从1946年到1948年,遣返苏联的亚美尼亚人超过了10万。但在“胜利”号发生火灾后,苏联部长会议于1948年9月14日做出了停航决定,彻底阻断了亚美尼亚人的返乡潮。
遭受火灾的“胜利”号被修复后,仍旧行驶在黑海航运局各条国内外航线上。一直到1977年,“胜利”号的名字才被从船队的花名册中删去。
(人民网9.13 彭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