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在广西桂林、柳州、南宁等城市的电脑城、汽车配件市场等地采访时发现,“移动摄像器材”的销售十分火爆,几乎供不应求。
南宁经销商石冠中告诉记者:“移动摄像器材主要是安装在汽车车身和车内的微型摄像器材,目的是对汽车行驶的全程进行录像监控,以便在发生交通意外时能够寻找其中的关键原因。”
正在装配监控设备的车主魏华说:“开车技术不太好,又很担心遇上‘碰瓷’。我就采取安装4个外拍摄像头和硬盘的方式,全程监控行车过程。一旦有什么问题,交警来处理的时候,也好留有个‘痕迹’。”
专家认为:摄像监控资料无疑是发生意外时的重要证据,但这类器材从生产、销售、安装到最终成为证据,仍需要填补大量的法律真空。
按照公安部门的规定,安装摄像及监控器材须上报审批。但近年来大量厂家纷纷进驻,不少设备良莠不齐,有的以次充好,实际上没有起到摄像、监控的作用。
社会学者曾凡贞认为,移动摄像器材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容易成为人们隐私泄露的渠道。无论是正常的容量清理、转移,或者是作为证据提交,都需要高度关注对人们的隐私权保护。
(《新华每日电讯》9.8 何丰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