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做了16年移民工作。他告诉记者:“以前,办理移民的人都小心谨慎,现在他们直接问我们:我多支付你们些钱,能不能办得快一点?”
英国《经济学人》也观察到了中国正在进行的这场变化。在近期出版的杂志上,这样评价:“一代人以前,大多数中国有钱人的模式是拥有一个独立厨房,放满了白花花的食物。但自邓小平‘致富光荣’的号召之下,成百上千的人成为百万富翁。他们享有各种象征财富的东西——大房子、好车子、奢华的假期。即使是这样,令人惊讶的是,他们中的多数人想要离开中国。”
到底,哪些算是富人?谁又在离开中国?
2011年4月,招商银行发布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给出了这样一组答案:
“2010年中国可投资资产1千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人群(简称高净值人群)数量达50万人,共持有可投资资产15万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接受调研的高净值人群中近60%的人士表示,已经完成投资移民或有相关考虑。个人资产超过一亿元人民币的企业主中,27%已经移民,47%正在考虑移民。”
2010年4月份,在北京车展上,一个移民广告的海报高调地悬挂着,“在北京买房么?不如移民吧!”
这种行业内的高调背后,是2010年移民市场的一次井喷。
2010年上半年开始,流传着移民涨价的消息,到6月份,加拿大首先涨价翻倍。很多想移民的人都赶在这个涨价前冲刺了一把。
2010年10月的数据显示,香港、北京两地签证中心积压的加拿大魁北克省投资移民申请个案达18534例,按照现在魁北克省的最大移民额度,这至少需要9年时间。
张伟光(化名)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发了财,有自己的公司,做软件开发和硬件销售。为了孩子的教育,他们全家移民加拿大。他认为,“孩子”,永远是促使移民的最前面的原因。
但是,说到根上,让多数富人们移民的深刻原因,还是“安全感”。
张伟光对记者表述了这样的观点,“都说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富起来的人,第一桶金都不干净,那也是一种仇富心理。社会仇富,政策又不稳定,有钱的人谁能有安全感呢?”
张伟光说,在加拿大,移民的中国国人分为三类圈子:
“一类是官员,这个圈子我们也接近不了;一类是生意做大了犯了事逃过去的商人;还有就是我们这类人,钱也不多,也没什么其他目的,有一半好奇,还有一半期望,想过得更好。”
已经有人开始界定,最近几年时兴的这种以投资移民为主要形式、富人为主要移民群体的现象,已经成了改革开放后第三波移民潮。
推算上去,改革开放后,中国已经经历过了两次移民潮。第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那时,移民的主要是混杂偷渡客的底层劳工;第二次是九十年代,那时,移民主要是国门初启之时的“洋插队”。
与前两次移民潮不同的是,新世纪移民潮的主力由新富阶层和知识精英组成。对新一轮移民潮的特点,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胡伟略做了总结:“以有钱人的移民为特征”,而且,移民的原因,也更集中。“大家更关注生活质量和财产安全了。国外的教育、福利是吸引力,国内的政策,第一桶金得不到保护等原因是推力。”
“还有个新特点是,移民了,人还在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