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09月17日 星期六

    换个身份的理由

    《 文摘报 》( 2011年09月17日   08 版)

      王建文,理工出身。从农村出来,考上大学,1989年毕业。靠着几万块钱的积蓄和几个朋友,一身技术,在北京办起了公司。从五六个人发展到现在的上市公司,王建文成了村里出来的仅有的“中产阶级”。他的每一步都按部就班,现在,按照他的步骤,应该要移民了。

      当王建文意识到移民是个“大事”时,公司董事会也意识到了。“就在一个小办公室,我们几个原始股东紧急开了个会。”王建文说,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几个原始股东“基本都办了移民,这样对公司造成的影响非常不好”。

      “这不是个人自由么?”记者问。

      “这当然不行了!一方面,都移民了,如果大股东都换了国籍,这对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意味着公司性质就变了;另外,你想想,一个上市公司,要是高管层大都移民了,业务还是在国内,谁还信任这家公司?”

      在那间小办公室,王建文和他的几个创业兄弟商量着,“我们不反对移民,你要是移民拿到绿卡就行了,但是国籍就不要拿了。另外,一定要低调,不要再说自己移民的事情了。”几个原始股东定了这样一个“内部协议”。

      2009年,王建文的孩子开始上中学。“我不想让孩子在国内上初三。初三意味着课程安排全是应试的,每天模拟考试,全为了中考,孩子压力太大。”

      王建文和太太商量着,“我们能留给孩子什么呢?只能是一个好的教育,以后要靠她自己。”“有能力给她更好的教育环境,为什么不去做呢?”

      和王建文一样,很多有钱人移民的原因里,首先是孩子。更早移民的张伟光,就坚持一个观点:对于移民的人来说,孩子永远是最迫切的理由。

      2005年1月,张伟光全家移民加拿大。张伟光的女儿去加拿大后,发生了惊奇的变化,考上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他一下子觉得“这事,值了”。在他的估计中,女儿在国内的成绩,使使劲也就考个二本,但也很难。说起这事,张伟光一个劲的乐,“可能,玩着玩着,就学了。”

      办理移民的过程很繁杂。经过两年的折腾,王建文终于拿到移民体检通知,这意味着他即将拿到移民签证。

      在局外人看来,这场即将奔入生活天堂的移民行动,充满诱惑力。但是,对王建文而言,还有一点担心:“因为我不会拿国籍,事业还在国内,而太太孩子会常驻国外,这样,国内就我自己,生活质量会受影响。”

      即将移民成功的余威,和记者讲过这样一个事情。一个同学移民澳大利亚了,年前回来参加同学聚会。一个晚上,一个劲地说话,“我这一晚上说的话,比我在澳大利亚一年说的话还多。憋死我了。”

      余威笑哈哈地说完这个故事,安静下来,自语道:“我也会这样的。”

      “即使如此,还是走?”记者问。

      “当然走。可以走完了再回来。先拿到证,身份很重要。”余威说。(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