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09月08日 星期四

    高校信息公开不充分催生“脉客”

    《 文摘报 》( 2011年09月08日   02 版)

      各高校开学在即,一些准大学生通过微博、QQ群、论坛、贴吧等方式,寻找大学里的学长、学姐,在了解学校的同时也提前建立人脉关系网络。他们被称为“脉客”。

      成都市民蔡女士的儿子没能进入理想专业,虽然录取通知书中注明,新生可在入学一年后申请转专业,但蔡女士一家人研究了很久,始终没弄明白具体的程序。为此,蔡女士的儿子通过微博,联系上了该大学经济学专业大三学生曾庆仁。通过与曾庆仁的详细交流,打消了疑虑。

      曾庆仁和他的同学收到过不少准大学生的“私信”,询问专业的就业前景,“哪些老师的课必须听”、“哪些学生社团必须参加”、“加入学生会是否有价值”等各种问题,“‘脉客’增多,表明大学的信息公开做得还不够好。该不该转专业、要不要读双学位、什么时候开始实习、读研有意义吗……这些问题,不仅在学校网站查不到,老师可能怕担责,也不会过多与学生谈这些并给出建议。要知道,大学时光转瞬即逝,第一步没走好,以后可能步步错。”曾庆仁说。

      有专家表示,西方发达国家高校的职业发展中心,大多会有校友名录,里面记载了志愿为在校生提供相关支持的往届校友的工作状况和联系方式。学生可以给校友打电话咨询相关情况,也可以跟随校友观察他们一天的工作,具体了解本专业就业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这值得国内高校借鉴。

      (《中国青年报》8.31 刘雅琴 肖舒楠)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