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09月06日 星期二

    古代高考的提前批次录取

    《 文摘报 》( 2011年09月06日   05 版)

      现在的高考提前批次录取,往往是指艺术院校、军校以及师范院校等比较特殊的学校的提前录取,一般都附带着某些特殊要求。古代的提前批次录取,基本上是走后门的意思,或者是仰仗家境的背景而独有的科考优惠和特权。

      明清时期的官生、官卷、宗子试便是皇帝为笼络众臣而设置的。明朝初期,文官一品到七品的官员家里都可以有一个儿子的名额来世袭祖上的功名,可去考试考取做官,亦可以直接去官府做事。后来想必是这个条例开得有点太优惠,明宪宗时期,稍微把要求提高了些,官至三品以上才能受此优惠。

      清朝顺治时期则规定,文官三品以上,武官二品以上可享受此特权。高级官僚的子孙若不愿去官府做事情,参加考试的则称为官生。清代官生参加乡试时,试卷会单独放成一卷,称为官卷。官生官卷,自然会受到相应的优惠待遇,大树底下好纳凉。

      宗子试相比于官生官卷,在规格上则显得高贵许多,它是专门为皇族子弟特意设置的考试。宋朝时便有之,盛行于明清两代。皇族子弟不必经过乡试和会试两道筛选,直接考一次就可以进入进士的选拔。清朝时期,即使皇族子弟也要参加乡试、会试,但只考一篇八股文,赋诗一首,不到一日即可完成。考试只是形式,基本上大都提前录取,而且都在京师任职。

      有时为了拉近那些捐献军饷以及赈济灾害的富人,中央政府在科举之路上直接给富家子弟打开绿色通道,不必考试,提前录取即可。捐例监生诸如此类,都是可以用钱捐买到的。

      应该说,古代科考的提前批次录取可以更好地拉拢权臣,但这样不公平的选拔也往往加速了一个朝代的垮塌。

      (《深圳晚报》8.24 周齐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