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河北某电视台一档“不孝子逼父卖肾”的情感节目,不但赢得了超高的收视率,而且其视频也在网络获得了几十万的点击率。可就在电视观众和网友为了节目中的不孝儿愤愤不平,对苦命老父亲报以深深同情的时候,这位“不孝子”却不堪节目播出后的社会压力而说出真相:故事是假的,他们只是节目制作方请来的演员。
全国范围内有相当数量的电视台,包括一些上星的卫视,都设有类似的情感访谈类节目,而这些节目的最大卖点,就是打着“真实性、记录性”的旗号来吸引观众,赚取收视率。但是事实证明,这些节目的真实性令人生疑,河北这家电视台节目的意外曝光,只是掀开了冰山一角而已。
电视情感节目之所以盛行,其实就是利用了人们的一种猎奇、窥私心理。如果一定要说这种情感类节目有什么正面意义的话,可能就是观众可以通过别人的故事吸取经验和教训,引以为戒,以儆效尤。但问题是,当这些节目本身就是虚构的、编造的、事实上并不存在的,观众还能吸取什么教训,获得什么教益呢?
(《北京晚报》8.29 苑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