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央视经济频道《鉴宝》节目出现并走红,近十年来,这种节目被广为复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鉴宝类节目有近20个。
在以鉴定和估价为核心环节的各档鉴宝类节目里,“值多少钱”似乎总是最重要的问题。如果说这类节目曾经的初衷是普及文物常识,传授辨伪知识。现在看来,很多都已背离初衷甚远。只重视文物价格,忽视其传承文化的价值和艺术价值。
这一问题令众多文物工作者和学者忧心不已。中国文物学会副秘书长傅公钺举例说,有的节目要求持宝人鉴宝前需签生死文书,鉴定出是仿品就要当众砸毁。“这是对社会财富的糟蹋。宋代仿过很多前代的东西,流传到现在很多也成了国宝级的。我们现在仿造古建筑,你能说它是假的就去烧掉它吗?”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文物投资者对鉴宝类节目不屑一顾:“没啥意思,很多是胡说八道,值钱的说不值钱,有次有个文徵明写的东西才估了20来万,还有根本不值钱的说很值钱,价格估得高,拿到市场上,1/10的价钱都不一定能卖出去。”
鉴宝类节目专家真伪判定有误、估价水分太大、乱开鉴定证书,甚至设局牟利等现象,都已影响到鉴定的学术性、严肃性和媒体的公信力,干扰了收藏市场的正常秩序。
即使这样,为何还是有成千上万的收藏者甚至不远千里地带着藏品到这些节目做鉴定?
“目前还没有一家面向民间收藏艺术品的比较权威、具有一定公信力的鉴定机构。”中国文物报总编室副主任李文昌认为,出现这一局面,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受相关法律法规限制,当前还没有建立民间收藏文物鉴定管理制度,没有文物鉴定行业准入标准,也没有相应的监管。
(《新华每日电讯》8.19 王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