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葛均波教授指出:“我国每年有55万人发生心脏性猝死,幸存者不到1%,相当于每周有22架满员的波音747飞机机毁人亡。”有过心肌梗死或患有心衰者,都是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
对中老年人而言,发生猝死一般都有基础疾病在先,包括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过度疲劳、暴饮暴食等。而诸多青壮年被心脏性猝死“击垮”,主要原因在于工作压力过大,生活方式不健康(如抽烟、熬夜、缺乏锻炼等)。
在猝死发生前,会有一些先兆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喘不上气、心悸(脉搏反常、心跳加快)、胸前区压榨性疼痛、脖子好像被什么东西勒着、虽然无牙病却感到牙痛、肋骨下疼痛、左胸部疼痛、眼花、出冷汗和失神。还有一些非典型症状,老人、女性和糖尿病患者可上腹部疼痛、下颌疼,或是感觉全身虚弱、头晕、呼吸困难等。
“发生猝死后,有效营救时间非常短暂,仅为7~10分钟!”葛均波说,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的家属应该接受心肺复苏的培训,发生猝死情况后可及时实施心前区捶击、保持气道通畅、口对口人工呼吸等,并不间断地进行心外按压至患者醒来或专业人员到达。
葛均波强调,预防心脏性猝死,要做到8条“守则”:远离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戒烟限酒,规律运动,清淡饮食,充足睡眠,控制体重,预防便秘,学习急救。
(《新民晚报》8.10施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