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南六环向南3公里,位于通州区马驹桥镇小张湾村南边的一个垃圾场内,拾荒者们正在将垃圾进行分类,从中拣出布、金属、塑料等废品后,将剩下的垃圾残余推向更远处的坑中。摄影师王久良拍摄的《垃圾围城》系列,为公众勾画出了北京城鲜为人知的七环垃圾带。京城周边400多座垃圾场,到处都是金钱流动的声音。
当地村民介绍,小张湾村这个近300亩的垃圾坑,是村里抽沙后留下来的。这种天然的野垃圾场大多循着“卖沙——形成深坑——出租——回收垃圾”的链条演变。承包者在填满后的垃圾坑上覆一层薄土后,便在上面建起房子供拾荒者和废品回收者居住。
与以往因城市垃圾处理能力不足而形成的垃圾围城不同,此次的垃圾七环,更多是在利益驱动下的主动行为。例如油水丰厚的餐厨垃圾,收购者从城里运回泔水,筛选出能喂猪的材料后,其余的就直接倾倒在了填埋场。
垃圾处理专家王维平认为,最终破解垃圾难题还要靠垃圾减量,已于5月底提交北京市人大审议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提出了建立生活垃圾收费制度,有望为垃圾减量化提供契机。
(《经济观察报》7.11 刘金松)